<
t6b4小说网 > 玄幻小说 > 美人记 > 第263节
    何子衿同李氏道,“阿珍他们几个一道玩儿熟了,乍分开怕是不习惯,明儿叫大郎一道过去玩儿吧,他们彼此年纪都差不离。”

    李氏自是乐意,只是又有些担心将军府规矩严,李太太已忙不迭应道,“那再好不过了,就是咱们孩子也没去过将军府,怕是不懂将军府的规矩。”

    何子衿笑,“我看大郎就挺好,刚见我时礼数也不差的,亲家太太太谦了。”

    李太太笑,“姑奶奶看他成,那就叫他一道去。”

    大郎还不晓得咋回事,兴哥儿在他耳边唧唧咕咕了一回,说明天去将军府玩儿,大郎年岁较兴哥儿还小一岁,将军府什么的,并不大晓得,不过一道玩儿什么的,大郎挺高兴的应了,还说,“明儿带着我爹给我做的大刀去。”

    “成!”兴哥儿跟大郎商量道,“一会儿你那刀我耍耍吧。”

    “只许耍半个时辰。”

    “好吧。”

    李太太听得直笑,说孙子,“叫你小叔耍耍可怎么了?”

    “那是爹爹给我做的。”大郎舍不得哩。

    何涵道,“过几日我再给你做把亲的。”

    大郎想了想,道,“等爹爹给我做了新的,这把就送给小叔。”

    大人们不禁笑起来,何子衿都说,“大郎可比阿涵哥小时候有心眼儿。小时候,阿涵哥带着我玩儿,时常把我丢了也不晓得,我都自己找回家去。”

    何涵笑,“我那会儿不乐意带着小丫头,你总去找我,天天跟屁股后头喊‘阿涵锅,阿涵锅’,不要你还不成。有时跑没了,我赶紧回头找你,怕你丢了。结果找半天,你好好儿在家哪。”

    阿念插嘴道,“我怎么不记得。”子衿姐姐的事,他都晓得啊!

    何涵夹一筷子酸笋,笑眯眯地,“那会儿还没你哪。”

    大家又是一阵笑,一顿饭吃的其乐融融。李太太私下都与丈夫道,“何家姑奶奶真是个心肠好的,每回来就没空过手,有什么好事都不忘提携咱们一把。”像这种把外孙子一道带去将军府同小将军玩儿的事儿,李太太一想就觉着有体面。

    李老爷道,“当初我就说女婿是个好的,看吧,非但女婿人品好,连族亲都是通情达理的体面人。”

    李太太点头,道,“亲家家里的两位姑奶奶,要是能跟何姑奶奶这般,我就知足了。”

    “端看女婿品性,亲家也不会差。”当然,亲家的老底,老两口也是知道的,李老爷道,“只是人这一辈子,谁没个犯糊涂的时候。也是有这份机缘,闺女跟女婿才做了一家子,不然,哪里想到能给闺女嫁蜀中人家哪。”

    “是啊。”李太太想到一事,与丈夫商量道,“二郎这也大些了,咱们要不先把过继的事儿办妥了。”说来,老两口原是一子一女,儿子以前与何涵在一处当兵,后来战死沙场。何涵时常照顾李家,一来二去的,就娶了李氏,成亲时,老两口啥条件都没提,聘礼啥的,给不给都无所谓,就一个条件,待何涵生下次子过继到李家,不使儿子无后。

    何涵打仗这些年,生死也看透了,当时便允了。

    今亲家要过来,李太太虽然也在心里自我安慰,想着女婿这样贤孝之人,亲家纵是糊涂些,想来也不是不讲理的。只是过继乃大事,李太太知道女婿在家也是单传,生怕亲家来了不乐意过继的事儿,就想着,提前把事情办好。

    李老爷道,“眼下暂不要提,待姑奶奶一家走了,再同女婿商量这事。”

    “也好。”

    第二天,何子衿就让孩子们去将军府玩儿了,江夫人见着何大郎也挺喜欢,何涵是纪将军的亲卫长,江夫人也乐得何大郎能与儿子投缘。

    江夫人还与丈夫商议,“阿珍眼瞅就到了进学的年岁,该给他寻几个玩伴的好。”

    纪将军道,“要是玩伴,有何家江家的几个孩子,也可做伴。要是伴读,阿珍这个是因我想着他大几岁送他去帝都,方令他去罗先生那里念书,他身边也有小厮。伴读的话,将来阿珍去帝都,这些孩子要不要一道去?”

    江夫人一叹,道,“是我想的浅了,阿珍这是没法子,换别人家,不一定舍得孩子。”

    “是啊。”纪将军道,“再说吧,朋友什么的,以后有本事自然不缺朋友。”

    江夫人便未再提给儿子寻伴读之事,只是与丈夫说了一回闺女随何子衿去沙河县住些日子的事,纪将军道,“阿赢愿意散散心也好,我看她在府里反是郁气难消。这事也怪不得她,两人无缘罢了。待得明年,我再给她寻一门上等亲事。”

    江夫人道,“不论文武,还是要以人品为先。”

    “我晓得。”

    何子衿阿念在北靖关住了五日,就要回沙河县了。

    纪珍又有些舍不得家了,何子衿道,“过些日子,我再带你过来。”

    纪珍此方乐了,道,“也带着曦妹妹一道来。”

    “好。”何子衿都应了。

    江夫人置了许多东西让何子衿一并带走,还有给何子衿的回礼,颇是丰厚。何子衿笑道,“下次再来夫人这里,我得多带几辆大车了。”

    江夫人哈哈一笑,叮嘱何子衿路上慢行,又给她预备了路上的吃食饮水,道,“都放食盒里了,里头还有些点心,你和孩子们路上吃吧。”

    何子衿道了谢,阿念也辞了纪将军,小夫妻二人就带着孩子们还有江赢回沙河县去了。

    阿念身为实权在握的县太爷,纵这些天不在县衙,县衙运作依旧安稳顺利,并无大事。倒是何子衿,回沙河县就与阿念说了,她打算去榷场瞧一瞧,看可有能做的生意,做些事业啥的。

    子衿姐姐雄心勃勃,阿念立刻表示了支持,阿念还道,“我与姐姐同去,我正好也同罗先生商议过了,这自来无商不富,去榷场看看,也看看能不能为县里做些事,毕竟为官一场。”

    何子衿没想到阿念也要去,她道,“孩子们怎么办啊?”

    阿念早给孩子们想好了,道,“白天有朝云师傅,晚上有祖母,咱们也就去个三五天,无妨的。”

    何子衿想一想便应了。

    何老娘那里倒是好托付,何子衿说了,做生意算何老娘一成分子,何老娘立刻将手一挥,道,“你去忙吧,孩子只管交给我就是!”

    朝云师傅那里,也挺好托付,朝云师傅还问,“晚上你家老太太看的过来么,要不别叫孩子们回去了。”事实上,朝云师傅想一天十二时辰照管宝贝们。

    何子衿道,“有丫环呢。”

    朝云师傅沉默片刻,方道,“叫丫环看紧些,吃酒什么的,不要有下次。”

    何子衿道,“我知道,我早就把家里丫环再训练了。”

    关于女弟子这时时刻刻都自信心爆棚的事,朝云师傅真是挺好奇的,他就好奇这人怎么能这样有自信滴~

    何子衿这哪里是去榷场找商机啊,这绝对是大购物啊,见啥都想买。北凉不仅产红参,北凉纸竟也做了很不错,何子衿连北凉纸都买了好些。另外就是毛皮,柔润厚实,都是一等一的好皮子,何子衿很是买了半车。另则,红参鹿茸这样的贵重药材更是不稀罕,难得还遇到一位卖老山参的的,红参的话段太太懂一些,老山参之类,段太太便没大把握了,何子衿是真稀罕,到底不懂眼,没敢买,叫帝都大药商窦家买了去。但,开眼界是真的啊。

    非但如此,在榷场还有北凉人开的馆子,何子衿如愿吃到了北凉饭菜,清一色的各种腌菜再加各种烤肉,何子衿还说呢,“怎不见泡菜?”

    再一问店小二,北凉别说泡菜,连白菜都没有哪。

    何子衿有些讶意,却又觉着,她所在的年代,与她前世所学历史书中所学,到底是不同的。

    待何子衿一行人满载而归的回了沙河县,何子衿先把北凉纸给朝云师傅送了去,道,“这是北凉产的纸,我看也是极好的,师傅你用用看,你要觉着合用,以后我再买些回来,我觉着这纸不错。”

    朝云师傅细品了一回,见这纸色若白绫,光洁可爱,让女弟子研了墨,朝云师傅一试,果然不错。笑道,“这纸的确好。”

    罗大儒在一畔瞧着,道,“倒似以前北凉所贡纸张。”

    朝云师傅颌首,“不比那个差。”

    何子衿道,“我听店铺伙计说,这纸是北凉皇室所用,是用棉、茧所制,十分稀罕。”

    朝云师傅笑,“北凉王室所用纸,上大都有王室印记,这并非王室所用。不过,较之王室所用也不差了,估计是同一间作坊里出来的,此为私卖罢了。”

    何子衿道,“我还买了好些皮子,待过些日子,我给师傅和先生各做一件大氅,正好秋冬穿。”

    朝云师傅很满意女弟子的孝敬,问她,“你不是说去看看有什么合意的生意做么?看好没?”

    何子衿将手一摆,依是一帕自信爆棚样,“甭提了,参茸这样的大生意都给大商家把持着,上等参茸生意,是难□□手去的,做只能做二等的。我不做这些生意,我另找一门生意做。”

    朝云师傅正待洗耳恭听,何子衿就跟朝云师傅打听起来,“师傅,八月初一是皇后娘娘的生辰,是吧?”

    朝云师傅“嗯”了一声,“难为你还记得?”

    “这如何能忘!”何子衿毕竟在帝都住过,还有幸见过皇后娘娘两回,就是到了沙河县,何子衿也没少拿着皇后娘娘赏她的璎珞吹牛。何子衿道,“这眼瞅着皇后娘娘的寿辰,师傅,你说,阿念身为一地县令,能不能给皇后娘娘送些贺礼啊?”

    朝云师傅对这些倒不大了解,看向罗大儒,罗大儒道,“依官阶,五品以上才有给皇后娘娘献寿礼的资格。”也就是说,芝麻小官儿啥的,简直连给皇后娘娘送寿礼的资格都没有。

    何子衿想了想,道,“我想给皇后娘娘送些大米,就是朝云师傅也说好的,咱们沙河县本地产的香糯米。”

    罗大儒道,“宫里所贡之米有十来种,香糯米虽好,不见得出彩。”

    何子衿道,“这米原就是前朝贡米之一,后来朝代更迭,北昌府一直战事不断,贡米的事儿就没人再提了。可好米终是好米,朝云师傅都说这米好。”何子衿是很相信朝云师傅的品味的!

    罗大儒道,“你要觉着这米好,最好莫往上贡,不然,反是给当地百姓加以重负。”

    “这话如何说,我听说但能成为贡品,多能减些赋税,而且,朝廷也不是白要,而是议价购买。”

    罗大儒道,“议价只是个名头,多是平价购买,你不晓得这其中的门道,宫里可能只要一千斤大米,到了沙河县,就是一万斤了。”

    何子衿道,“难不成这些人还敢假传圣旨?”

    “假传圣旨自是不敢,只是,圣旨到了州府,州府就会加一道,到了县里,县里再加一道,便比圣旨所要不知多出几何了。”

    何子衿问,“大米的事倘是我来办,难不成也这么加一道再加一道?”

    罗大儒卡了一下,打量何子衿片刻,道,“如果是你来做,估计没人敢加。”毕竟是昭云的女弟子,消息灵通的都晓得,哪里会在几斤大米上不给何子衿面子。这么个丫头,她要跟昭云哭诉念叨一回,昭云又是个护短的。谁愿意得罪昭云呢,脑子抽了的都不会。只是,姑娘诶,你这么大咧咧的借昭云的光好么?

    何子衿没觉着借光有甚不好,何子衿还很得意道,“那就是了。”

    罗大儒问,“难不成以后你都要把持着这贡米的事儿?”

    “什么叫把持啊?贡米是贡米,大米与别个东西不同,若有所贡,无非就是把适宜种大米的地方圈起来为皇家所用。我把好山好水好田的地方让给皇家,我选二等地方种大米,到时借着贡米的名头儿做些生意。”何子衿说出自己打算。

    罗大儒道,“你这都想好了啊。”

    “嗯,我想是这样想的,就是不知成不成?”

    “成。”罗大儒道,“挺好。”这虽不是大生意,但做得好也有些利润可赚。

    何子衿道,“那到时我走走余巡抚的关系,要是余巡抚往上献贺礼,争取把咱们沙河县的香糯米做为贺礼送上去。”

    罗大儒道,“要紧的是,得合今上口味。”

    何子衿神秘一笑,“今上口味儿如何不晓得,但皇后娘娘的口味儿我是晓得的,皇后娘娘口味与师傅差不离。”

    说来,这或许就是神秘的血缘作用。

    何子衿虽只与皇后娘娘用过一次饭,不过,她常与朝云师傅一道吃饭的,颇知朝云师傅喜恶,在皇后娘娘那里用饭时她就察觉出来了,皇后娘娘的饮食同朝云师傅颇多相似之处。

    这事儿,朝云师傅和罗大儒都觉着问题不大,何子衿方去办了。

    阿念写了封言辞恳切文书命孙县丞送到了巡抚衙门,尽管离谢皇后千秋还有些日子,但,余家与谢皇后母族谢承恩公府本就是姻亲之家,故而,谢皇后千秋余巡远自然尽心。看到阿念这信,余巡抚还是很给阿念面子的,更兼先时有何子衿早就送了余太太香糯米吃,余巡抚道,“那米,啊,沙河香米,我也吃过,的确是上等好米,既如此,令江县令用丝绸锦袋装上两袋,送到我这里来就是。”

    孙县丞恭恭敬敬的领了巡抚大人的命令,回沙河县复命去了。

    余巡抚还问老妻,“这江县令好端端的,怎么要给皇后娘娘进大米啊。”

    余太太道,“那大米味道原也不错。今年江太太特意送了些给我,你吃了不也说好么。”

    余巡抚在北昌府多年,颇是忧国忧民的性子,道,“只怕这大米一贡,要劳民伤财啊。”

    余太太是谢皇后嫡亲的姑祖母,听这话自要辩白一二的,道,“皇后娘娘不是奢侈性子,就是真要这米为贡品,也到不了劳民伤财的地步。你只当是咱们北昌府的土物献上,皇后娘娘什么好东西没见过,不一定就稀罕这米。”

    余巡抚虽也心存侥幸,到底不是自欺欺人的性子,他道,“我看江县令与江太太都是有把握方出手的性子,他们既是要借我的手贡上此米,怕是有些把握的。”

    余太太道,“你既如此犹豫,何必要应了江县令。你便是不应,江县令怕也不会说什么,他并非不通情答理之人。”

    “你不晓得,眼下纪将军的长子送到了方先生那里念书,且纪将军与纪夫人同江县令夫妻同是蜀人,彼此交情很是不错。我这里不应,江县令纵一时不好说什么,依他与纪将军的关系,走纪将军的路子一样走得通。”余巡抚道,“其实就是现在,他走纪将军的路子也比我这里要好走,毕竟纪家长子在方先生那里,这等小事,纪将军怎会不应?他之所以写信相商,皆因其性子严谨,不愿意越过我这里而求助于纪将军罢了。”毕竟,他才是北昌府的文官之首。倘江念越过巡抚而求助纪大将军,就是不懂官场规矩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