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t6b4小说网 > 玄幻小说 > 美人记 > 第7节
    再另从他处想,若手里多存些银子,自己宽裕,也省得一汤一饭的看婆婆脸色。

    沈氏思量几日,期间还把自己的嫁妆清点了一回。沈家只是寻常人家,沈氏嫁妆寻常,家俱衣料都是普通东西,何况,这些是家常用的,也不能卖了换银子。当初出嫁时,母亲给了她五十两银子压箱底。五十两银子虽是不多,但对沈家而言,几乎是家资的一半了。这年头,再没人家肯这样舍了一半家业嫁闺女的,沈氏知道,她先前姻缘不顺,母亲这是心疼她。

    尽管何家看不上她这一幅薄嫁妆,沈氏却知父母慈心。

    除开五十两压箱底的银子,还有平日里两年间攒下的二十两。

    沈氏数了回银子,思量着要做点什么事才好,哪怕买上十几亩田地,每年也出息些。沈氏正在想生银子的法子,身边悄悄探出颗大头。何子衿神秘兮兮的问,“娘,你数银子哪?”

    沈氏按回闺女的大头去,将银子裹起来锁箱底,道,“干嘛。进来一点动静没有,倒吓我一跳。”

    “是娘你数银子数的太入神啦,都没听到我进来。”一屁股坐她银身边,何子衿问,“娘,你数银子做甚?难不成要给陈家小表姑随礼?”这话说出来,何子衿都不大信。沈氏是个精细人,不然这两年她也攒不下二十两银子。当初沈氏与何恭成亲时,亲戚们随的礼都叫何老娘私下收起来,根本没给沈氏。沈氏也没开口要,但自此,非但家中人情往来,只要是有用钱的事,沈氏一个大子不出,单单去问何老娘要。何老娘要装傻,沈氏更加无辜,何老娘这把年纪,硬是装不过沈氏,无奈又是掌家人,只得咬牙出钱。沈氏手里的钱,除了算计着给何恭出门带些,就是给何子衿买些东西,她自己用的时候都少。

    听了闺女的话,沈氏将眼一横,“家里的礼早备好了,你小孩子家,知道个甚?行了,玩儿去吧。”

    何子衿嫩壳老心,寻日间的同龄人都是一帮小屁孩儿,她不乐意跟小屁孩儿玩儿,可现在大人又不乐意理她,故此,何子衿的生活,真叫一个寂寞如雪啊。可能是寂寞如雪太久,何子衿就养出了个爱打听的毛病,啥事都爱打听一嘴子。沈氏不说,何子衿便自己猜,“那是不是要给舅舅买成亲的礼物。”她舅舅年底娶媳妇,凭沈氏同沈素的感情,除了何家的一份子,沈氏再节俭也要另备礼给弟弟的。

    沈氏一脑门子琢磨钱生钱的主意,偏生一时没个头绪,何子衿已经从给她舅舅成亲礼物猜到,“是不是舅舅成亲,外祖母家的钱短了些。”

    沈氏曲指敲闺女额角一记,“闭嘴。休要胡说八道,我得仔细想一想。”

    何子衿猜半日也没猜到正确答案,拽着沈氏的裙子问,“娘啊娘,到底啥啊,你快别让我着急了,说吧说吧!说出来,我给你分忧。”

    沈氏好笑,“你成天吃凉不管酸的,还知道什么叫分忧?”

    何子衿腆一腆小胸脯,粉认真的说,“你可别太小看我。娘,你到底要干嘛啊,你要不说,我就去问爹爹。”

    沈氏训她,“真真是个小告状精。我是想着要不要置几亩田地。”

    何子衿道,“就这么点儿银子,能置几亩地?我听舅舅说,好田都要五六两一亩呢。”她们这是小地方,奈何离州府近些,田地也贵。

    沈氏叹口气,“好歹是个营生,一年也能收入几两,过个十来年,总能存下一笔。”

    何子衿不同意,置地虽长久,可若零散的买个二十来亩,让谁照管呢?何家倒是有个三五百亩的小庄子,到时何老娘一句话“让庄头顺代照管吧”,这地就得易主。何子衿偏不能直接说,只得奶声奶气的装天真,“可咱们家没人会种田啊!爹爹又不会,我也不会!”

    沈氏便是置地,也会防何老娘一手,想着让娘家帮着照管,就听闺女嘴里蹦出一句,“我听祖母说,陈姑祖母家可有钱了,外头有铺子。娘,什么叫铺子,就是买东西的地方吗?”

    沈氏一面回答闺女的问题,心下微动,是啊,听说陈家三十几年前还穷的很。陈家姑丈自小在外学徒,二十出头便支起自己的铺子,南来北往的做生意,如今陈家在碧水县也是有名的富户了。而自家,三十年前三百亩水田,如今增到五百亩水田,何老娘便是有了名的会过日子的女人了。

    若是想多赚些银子,还是铺子来钱快些。而且,沈氏脑子转的快,她若是弄些个小生意,如今不必买铺面,只租一个便是,碧水县租金便宜,中档的铺面,一年也就十几两银子。沈氏平日虽节俭,但,若要置铺子,这点儿银子还是舍得拿出来的。

    只是,到底做什么营生呢?

    沈氏不是笨人,奈何自幼生于乡间,虽念过几本书认得几个字,到底未曾见过世面,于外头营生更不大通。沈氏思量数日,也没个好主意。倒是何子衿在她舅舅中秋节前送月饼瓜果时跟她的美人舅舅说了,“我娘想置铺子做生意,不知道干什么赚钱。”刚说完就挨一弹指,沈氏训她,“怎么哪里都有你。”她也想问问弟弟的主意,又担心引歪了弟弟的心性。

    何子衿道,“娘你天天叹气,我饭吃不香。”又问她舅,“舅,你看我是不是瘦了?”

    沈素掂了掂,正色道,“可不是瘦了,瘦的我都要抱不动了。”

    何子衿朝她舅做个鬼脸,跟她舅商量,“舅,你带我一道回去吧。我跟外祖母住些日子去。”

    沈氏听何子衿想起一出是一出,道,“你别人来疯。”

    “我想跟舅舅去田里捉黄鳝。”何子衿十分向往田间生活,她上辈子天天雾霾,这辈子倒是碧水青天,只是,何家小富之家,又住在县里,何子衿时常听沈素说什么夏天粘知了,秋天剥莲蓬,稻田里捉黄鳝,小溪里钓虾米的事,简直能馋死了何子衿。奈何沈氏看她看的紧,这年头也没有出嫁闺女总回娘家的道理,何子衿一派向往,还没去过外祖母家呢。

    沈素逗她,“非但田里有黄鳝,山上还有野鸡兔子,这会儿许多野果也熟了,每次去山上都能摘许多哩。”

    何子衿星星眼逗的沈素哈哈笑。

    逗了外甥女一遭,沈素心情大好,问他姐,“姐姐怎么想起做生意了?”

    沈氏拿手一指何子衿,道,“先前我也没理会这个,只当过日子就是柴米油盐,我家里现在也过得,你姐夫又不是大手大脚的性子,短不到银钱上。是自打有了子衿,但凡别人家娶媳妇嫁闺女的,我便不由自主的走心。不论儿子还是闺女,做父母的,总愿多给儿女留下一些。”说着,沈氏压低了声音,轻声道,“我家里的事,我不说你也知道,家事都在太太手里,我手里拢共就是些私房。若子衿得太太喜欢,我也不会忧心至此。因我的缘故,太太素来待子衿冷淡。子衿如今还小,过个十来年,到时再筹划就晚了。别人看不上她,我只拿她当眼珠子的,总不想她受委屈。难道将来为个三五百两银子,去跟太太磨牙,别说我不是这个脾气,我也不愿意去低这个头。趁如今年轻,或是置几亩地,或是做些什么营生,不求大富大贵,起码有个安稳进项,十几年攒下来,也有子衿一份厚厚实实的嫁妆。”

    沈氏完全一派慈母心,很是叫何子衿感动了一鼻子。沈氏思量片刻,按下对何老娘的不满,道,“姐姐说的,也是这个理。只是,此事姐夫知不知道?”

    沈氏笑,“这个你别担心,就是置铺子,也是我私房拿出来,从根子上就要分的清楚,也需过了明路的。而且,这既是我的私房,于你姐夫名声上是无关的,他是要考功名的人,总不能背个商贾的名儿。再说,我看族长家,在外头也有几个铺子的,只要安排得当,于名声上并无妨碍。”

    沈素点点头,一口应下,“姐夫是念书的人,于外头行市不大清楚。要我说,姐姐如今手里的银钱有限,置地也置不了多少,一年田里出产有限不说,想回本也得几年,倒不如租个合适的铺面儿,做些营生。便是不好,也只损失几个月租金罢了。”

    沈氏道,“我也这样想,就是不晓得做什么好。”

    沈素笑,“这且急不来,我想一想,待有了主意再跟姐姐说。”

    沈氏叮嘱弟弟,“我这事不急,你如今又要准备成亲,还得预备明年的秀才试,这个万不能耽搁。我也是忽然有了这么个主意,你要因这个耽误了功课,我宁可不做生意了。”

    “瞧姐姐说的,不至于此。”沈素笑,“再说,如今也顾不上姐姐的事。今年瓜果丰盈,价钱较往年便宜许多,卖都卖不上价,乡亲们正愁呢。”

    沈氏随口道,“往年家里吃不了的菜蔬都是腌酱菜的,碧水县地方小,要是这儿卖不上价,去州府打听一二,别处不知道,酱菜馆一年不知要收多少菜蔬。”

    这么一说,沈氏又有了主意,道,“我们族中有一位堂兄,常往州府做生意,我与他家太太是熟的,你正好住两日,赶明儿我过去说话,帮你问个信儿,看他可有门路。”

    时令瓜蔬不比别的,真耽搁了时日,就是耽搁了一季的收成,沈素也没与姐姐客气,道,“也好。”

    作者有话要说:

    ☆、州府行

    沈氏并不耽搁,当晚从弟弟带来的瓜果中又挑了一份上好的,细细的装筐里装点好了,命翠儿去何忻家问了信儿,李氏命翠儿带话给沈氏,让她只管去说话的。

    李氏是继室,继子都娶了媳妇,除了李氏院里的琐事,家事都是继子媳妇在打理,李氏平日里清闲的很。她与沈氏脾气相投,自然乐得沈氏过去说话。

    沈氏带了瓜果过去,李氏还说沈氏客气,沈氏笑,“我知你这里必不缺这个。这若是外头买的,我便不送过来了。昨儿我娘家兄弟过来,带了几筐,都是自家田里产的,新鲜不说,还是熟透了才摘下来的,现吃正好,不是寻常商家那里捂熟的。”

    李氏与沈氏相熟,笑着打趣,“你家兄弟可真是心疼你,我看他时常来的。”

    沈氏道,“他是个热心肠,我们村里有什么事,族人多是央了他,他也乐得给人帮忙。这回真是犯了难,又关着我娘家族人一季收成,我想着,跟嫂子打听打听,看族兄可有什么门路。”

    李氏忙问什么事,沈氏便说了,道,“我知族兄做的都是丝绸锦缎的生意,与这卖瓜果的也不相干。若是往常,我也不能跟嫂子开这个口,只是瓜蔬不比别的,我娘家一村子人都是种田的,再耽搁些日子,一季收成便没了,才厚着脸皮跟嫂子打听。”

    李氏青春妙龄,会嫁给长她二十余岁的何忻做继室,也只是寻常出身,故此,只一听就知道沈氏的难处。李氏立刻应了,“这有什么。我是不敢说大话包管能给你帮上忙,不过,问一问我们老爷又不费什么事。你来的也巧,原定的明儿去州府的,待老爷晚上回来我问他,倘今晚不给你信儿,明儿必给你个准信儿。”

    沈氏再三谢过李氏。

    李氏当晚就着下人送了消息到何家,小妻子特意相求,沈家也算是何家拐着八道弯的亲戚,何忻并没有收菜蔬的门路,不过着人请沈素过去具体说一说,看能否帮上忙。

    何恭还跟着一道去了。

    沈素当晚就决定第二日跟着何忻到州府去碰碰运气。沈氏私下大手笔的拿了十两银子给弟弟,沈素还是头一遭去州府,虽是跟着何忻一路,沈氏到底不放心。穷家富路,若遇着什么难处,有银子总便宜些。沈素也没跟自己姐姐客气。

    沈氏又托人给娘家带了口信,不令娘家惦记。

    到第四天下晌,沈素方满面疲惫的回了碧水县。沈氏看他累的狠了,并不问他别的,先着下人预备洗澡水,让沈素好好的泡了个热水澡。待沈素换好衣裳,厨下已煮出一碗牛肉面,配着一样腌青瓜,一样切的细细拌了香油的腌萝卜条。

    沈素一句话没说,捧起碗来狼吞虎咽的吃了一碗面,又要第二碗。不必问,沈素便道,“不成,咱们这大老远找去的,人家把价钱都压的很低,算上路费,还不如就近卖给碧水县的掌柜。”

    沈氏也无他法,道,“既如此,就近卖了吧。今年价低些,兴许明年就高了呢。”

    沈素微微一笑,“姐姐不是说想不好做何生意么?回来的路上我倒有了主意,咱不如就做酱菜。”

    “我这回去州府,也不是白去的。打听了许多家酱菜馆,人家不是有专门的田地种瓜蔬,就是要压我的价。我脑袋后来方回转过来,找着最有名头的酱菜馆买了他们几坛子酱菜,姐姐尝尝,要我说,还不如姐姐你做的味儿好呢。”沈素笑容爽朗,并无馁色,夹起腌青瓜咯吱咯吱的咬着,吃的津津有味。

    沈氏不信,笑,“你又说这大话,我这不过是村里手艺,哪里能跟人家店里的比。”

    “我说这个大话做甚。酱菜买了好些回来,姐姐细尝尝,我是真觉着姐姐腌的味儿更好。”沈素正色道,“姐姐又不想做大生意,要我说,不如就做这酱菜生意。一则,成本小。二则,这东西禁得起放,一时卖不出也不打紧。衣食住行,人们总离不开吃的。”

    沈氏眨眨眼,“卖酱菜?”

    沈素跟着眨眨眼,两对美眸互视许久,沈氏沉一沉心,“等我尝尝人家州府酱菜馆里酱菜的味道再说。”弟弟小事喜欢玩笑,这样的事,还不至于跟她说笑。

    沈素道,“那我回家收些瓜蔬预备着。”

    沈氏道,“先别急。”

    沈素到底是男人,道,“既下了决心,就别犹豫,怕什么,姐姐放心,我心里有数。”

    沈氏仍是记挂弟弟前程,道,“你可不许耽搁功课。”

    沈素笑,“念书念的脑袋都方了。”

    “你听我的,念书是正道。”沈氏道,“你只见商贾富庶,可商贾不能穿绸,再有钱的商人见了秀才也得行礼。尽管现在没人管这些,但,礼法上就是这样讲的。女人开个铺子,人家说赚脂粉钱,男人若行商贾事,就是你生意做得天大,读书人仍是瞧你不起。只有功名,才是大道。”

    要是心里承受能力差的,听这一席话定得反醒一二,奈何沈素自幼听这话长大的,他懒懒的应一声,“放心放心,我才不会做生意呢,爹爹也不许哪。”

    “你知道就好。”翠儿又端来一碗牛肉面,沈氏道,“吃慢些,暴饮暴食的,伤脾胃。”

    刚刚那是饿狠了,肚子填补了些,沈素便又恢复了雅致模样,他人生得俊俏,天生就占着便宜,不论什么模样都是好看的。慢调斯理的挑着面,沈素问,“子衿呢?怎么不见?”

    沈氏道,“去贤姑妈那里玩儿了。说是有好吃的月饼,叫子衿去吃。”

    沈素感叹,“子衿生得模样好,也懂事,没人不喜欢她。”

    沈氏往何老娘住的主院儿一撇嘴,那一位就不待见她闺女,何老娘不喜欢她倒罢了,婆媳间,少有融洽和睦似母女的。但,何老娘总是对何子衿冷淡,沈氏对此意见颇大。

    沈素笑笑,“理那婆子做甚!子衿也不缺她那一份儿!”

    填饱肚子,沈素道,“我明儿就回家,出来这几日,爹娘定惦记着呢。”

    沈氏点头,“很该回家了。”

    何子衿傍晚回家,见着沈素不免又是一番亲近,拉着沈素的手装出一幅童言稚语的样子跟沈素打听州府的样子。

    何恭见着沈素也高兴,又劝他不要急,还是要以课业为主云云。

    沈素亦是应了。唯有何老娘私下同儿子嘀咕几句何素“不误正业”的话,何恭笑,“素弟也是为族人的收成着急,再者,他还年轻,略有些不定性也不为怪,过两年就好了。”

    沈素是正经小舅子,何老娘也不能叫儿子同沈素绝交,只是再三叮咛,“你可得把心搁在秀才试上。离明年也没多久了,踏下心来狠狠念几个月书,一次中了才好。”

    何恭皆应了。

    作者有话要说:

    ☆、父母情分

    何恭也打算专心苦读以备来年秀才试,只是偏生今年事多,小陈表妹要出嫁不说,沈素的成亲亦在年底,沈氏嫁进何家两年多,还没回过娘家,夫妻两个早商量好了,沈素成亲的时候要一道去岳家住几日的。

    何老娘知道后很是不满,直接对沈氏道,“你男人考功名还不是为了你,将来他为官作宰的,诰命也是在你身上。你娘家又不远,什么时候回去不行,偏生要赶这时。”

    沈氏柔声道,“阿素成亲,我们离得又不远,做姐姐姐夫的要不露面,不知要给家里人怎么说呢。就是相公脸上,也不好看。”

    “平日里也常见的,哪里就差这一日。”

    沈氏声音虽软,却是分毫不让,“平日里虽是常见,阿素成亲一辈子也就这一回。”

    何老娘拉着老长的脸,硬梆梆道,“去一日倒也罢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