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t6b4小说网 > 穿越小说 > 民国奇案演风雷 > 第57章
    以刘广海为首的这帮贩草农民,偏偏不买袁文会的账,大小争斗时常不断。岂不知,刘广海也是青帮的人,那是哥俩在某个月明之夜习武,遇一高人王文德,经他介绍磕头进了山门。在王文德看来,袁文会之流乃是青帮败类,恢复青帮道义和名声,需要刘广海这样的人物正本清源。刘广海认为自己是正宗正派,根本不把袁文会放在眼里,自立山门公开跟袁文会作对。由于袁文会当了汉奸顶风臭八里地,加之无恶不作,刘广海的势力迅速壮大,从此天津青帮形成势不两立的两大派系。

    两股黑势力的较量往往采用跳油锅、滚钉板、过刀山,断腿、剁手等玩死签、自毁自残的极端手段,以迫使、要挟对方屈服,袁文会占便宜的时候不多。日寇对青洪帮采用拉拢利用的策略,对双方的争斗极少干预。争斗常常分出胜负,每次总有一方获得地面上的利益。争斗中,伤亡者会得到帮会的抚恤和补偿。由于争斗手段残忍,获得抚恤和补偿的帮徒受到英雄般尊敬。争斗频繁“英雄辈出”,极易产生明星效应。对食不果腹衣不挡寒,死比活着舒坦的赤贫来说,模仿混混儿或者争当混混儿,在下层社会成为时尚,刘广海手底下铁杆帮徒几百号,个个都是视死如归的主儿。刘广海的势力范围主要集中在天津西头贫民区,具体说,主要集中在南运河天津市郊的两岸。

    大伙议论到这儿,愈发觉得刘广海符合这个行动的理想人物。德旺说:“广爷跟小日本有深仇大恨,他老娘刚从宪兵队救出来,正在镇上义和庄调养身子,找他相助保准行。”

    何太厚没有直接表态,“刘广海手下有几百号青帮弟兄,个个都是不怕死的汉子,这股力量我们必须争取过来。这个关系怎么用,你们再合计合计。”

    闻听此言,德旺心中不由得暗自佩服何太厚,这才是将帅之才,瞧这气派,连广爷的人马都敢调遣,有这样的人物掌舵万难不怕。

    小德子进来报告:“何先生,这有十条长枪和一箱子炸弹,师父让你老捎过去。”

    众人来到外屋,何太厚摸摸打好捆的长枪,掀开木箱看看手榴弹,问王警长:“你有多少人?”

    王警长说:“可靠的二十来个,有几个还是咱东北军的人,在本地成家留下的。”

    何太厚又问德旺:“村里有几个会放枪的?”

    德旺皱皱眉头,“王警长教会了几个,要派用场不如兵刃好使。”

    王警长觉得目前这些枪支留在村里派不上用场,便说:“我看,让老何先把枪支带走,手榴弹还是先埋起来,这个东西实在不好淘换,这边不能一点硬家伙不留。”

    何太厚点点头,又从怀里掏出一卷印刷品,望望众人,“还有点事麻烦你们,我身上有几分宣传品,带在身上不方便,想办法保管一下,合适的时候撒出去,目的是震慑敌人给百姓鼓劲儿。”说着亲自将这卷传单标语放进装炸弹的箱子。

    德旺亲自封好箱子,直起腰来命令道:“听王警长的,炸弹留下,把枪给何先生搬到船上去。”小德子扛起枪。

    王警长临出门时拉住德旺问:“趟道的事派谁去了?”

    德旺附耳道:“小二德子,估计天亮就进市里了。”

    (各位书友,看完了请点一下推荐,你们的支持是我的写作动力)

    正文第十八回共谋大计三英雄独闯天津二德子中

    (更新时间:2006-9-817:13:00本章字数:3228)

    偌大的天津卫,容得下中国人随便溜达的地方,到了日伪时期,除了老城厢没有多少地方了。小二德子以前来过天津卫,想必也是干过苦力,像今天这样大模大样逛街,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。

    从二十一里堡进天津没有正经道路,有路也是乡下人踏出来的,最省心最保险不容易迷路的途径,就是沿着运河进天津。小二德子也不例外,沿着运河走了小半夜,大天大亮的时候到了大丰富桥。桥头往右手一拐便是大丰路,这是条三四里地长的大街,过大丰富桥通西车站,沿着大丰路走下去就是西北城角。当年,花筱翠盲目的从电车上下来,就是沿着大丰路来到大丰富桥遇到煎饼秃的。

    大丰路买卖家不少,小二德子肩搭捎马子,东张西望地向路人打听哪儿有药铺。世人皆知,跟天津人打听道儿,即使素不相识也告诉明白了才离开,再不明白会撂下自己的事领着你去。今天邪了,小二德子张口一问药铺,全都摆摆手匆匆离去,没有跟他套近乎的。

    小二德子就这么一路打听着,过了小伙巷、大伙巷也没看见一家药铺,再往前走就是西北城角了。只见前面,一洼臭水坑旁边有块空场子,摆着好几个吃食摊儿,有的还撑着遮阳的白布帐子。走进一看,有摊煎饼的,有煎茴头的,还有卖秫米粥的、冲茶汤的、煮菱角汤的……挂古教回回“独娃”的居多。出门的时候师父有过交代,跟古教的说话要忌口,知道人家的身份要称呼老表。看见吃食,小二德子肚子“咕咕”乱叫,便找了个卖秫米粥的摊子坐下了,“老表叔,来碗秫米粥!”

    那掌柜的一看,这是个不常出门的实诚孩子,擓着锅底给盛了一碗糨糊的。掌柜的把粥端在小方桌上,天津人的热乎劲就上来了,“小伙子,你是打乡下来吧,是串亲还是买东西呀?”

    小二德子抬眼看看掌柜的,“老表叔,这么大天津卫找个药铺怎么这么难呀?”

    掌柜的左右看看,夺过小二德子手中的筷子,斜着插在粘糊糊的粥里,“顺着筷子看。”回身忙生意去了。

    小二德子低头看着碗中的筷子不解其意,看着看着那筷子慢慢倒了下来,顺着筷子所指的方向扭头望去,只见文昌宫路口顶天立地一块黑漆招牌,由上至下不分句逗镌刻着一行金字:采云贵生熟地道药材遵古法炮制丸散膏丹汤剂饮片。别的字认识不认识无所谓,其中那个“药”字看清楚了。小二德子也顾不得那碗秫米粥了,扔下一个大子儿抬屁股朝那家中药铺蹽去。

    药铺里面空荡荡,长长的柜台后面一个伙计用戥子称着药,另一伙计懒洋洋的用铜杵在捣药。靠门口有张桌子,一位戴眼镜的坐堂先生坐在方桌后面打着瞌睡。

    小二德子一撩捎马子推门而入,坐堂先生睁眼看看接着打盹儿。

    平常买卖人见了顾客应该远接高迎,小二德子进了门却没人搭理,小二德子心里有点别扭,高门大嗓的吼了一嗓子:“这是药铺吗?”

    捣药的伙计撩撩眼皮,“干吗,抓药?”

    小二德子走进柜台没好气的说:“对了,逛庙能来这儿吗。”

    伙计怠答不理地,“抓药有药方子吗?”

    小二德子理直气壮一梗脖子,“没有。俺叔大腿让飞子儿给穿了个窟窿,总也不封口,你看俺买点嘛药吧?”

    伙计一捣铜杵厉声喝道:“嘛药也没有,滚!”

    小二德子急了,“咳,你这人怎么出口不逊!药铺怎么没有红伤药呢,至少得有云南白药啊,你这开药铺的总不能看着俺叔伤口好不了,落个瘸子呀。”

    称药的伙计放下戥子出了柜台,往外揈小二德子,“我说你这个乡下人怎么一点规矩也不懂,告诉你没有就没有,你怎么没完没了?再不走,我叫巡警啦!”

    小二德子不依不饶,“你这伙计怎么不懂人事儿呀,买卖不成仁义在嘛,你这叫干嘛?我找你们掌柜的说道说道。”

    坐堂先生站起来劝解,“小老乡你别急,买红伤药去西药房,你也不能说是让飞子儿打的,知道了吗?这里确实没有你要买的药,赶紧换一家问问,别为了一句话误了正事。”

    小二德子心想,听人劝吃饱饭,便把火气压了下去,“是了先生,像你老这么说话还有杠抬吗。得,怪我不懂规矩,谢谢你老了。”不情愿地出了这家药铺。

    出了药铺站在大街上,眼前就是西北城角。说是城角根本没有城角的影子了,连块城砖也见不到,四面城早成了四条环城马路,所谓城角只是一个想象空间,只是北马路跟西马路拐角的位置了。小二德子望着丁当响的电车犯了难,两条宽敞的大马路,奔哪条走呢?正犯着心思忽然眼前一亮,北马路上有个当铺,因“当”字醒目多看了会儿,发现当铺旁边就是一家西药房。怎么知道那是西药房呢?别看小二德子没有见识却有心路,首先写在玻璃门上的一行字也有个“药”字,加上窗户门乃至整个门面都是白色的,肯定是卖西药的铺面。小二德子一阵高兴,撒丫子过了马路,三窜两跳进了西药房。

    中药铺的坐堂先生是个地道的天津人,支唤走了小二德子心里老不踏实,随后跟着小二德子出了门,远远望着小二德子进了西药房,站在原地不动了心里直打扑通。果不其然,他担心的事情发生了,只见玻璃门突然打开,小二德子被人从店内仍了出来,“咕咚”扔在便道上了。小二德子爬将起来还要拉架子支巴,穿白大褂的店员从店内出来招呼巡警:“嘿,巡警,把这小子抓起来送局子!”

    坐堂先生拿眼一扫,远处还真有一个巡警溜达,抢先跑到西药房门前,故意跟小二德子撞个满怀,“小老弟快跑,巡警来了。”

    小二德子眼尖,马路对面城厢马路边上果然有巡警,正从武装带上解警棍,小二德子见状拔腿就朝北门方向跑去。

    小二德子跑远,坐堂先生才骂了句“乡下人就是不懂规矩”,趁乱回了他坐堂的中药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