幸得韩琦和欧阳修二人中间调和,晓之以理,动之以情。曹太后和赵曙的关系才逐渐好转。
次年,赵曙病体恢复,曹太后撤帘还政,非常知分寸。
赵曙在位期间,与辽国和西夏都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。唯一的政绩可能就只有命司马光编修《资治通鉴》。
公元1067年,在位四年的赵曙病逝,年仅三十五岁。
孙亮随即带赵曙往次等房领去。
不要觉得次等房就是昏君房,房分五种,分别是:
第一档:宫殿,占地面积约三百平方米。围城只有两座,秦始皇和刘邦居住。
(宫殿也只是名字叫宫殿而已,连真正的宫殿百分之一的豪华程度都达不到)
第二档:上等房,面积约一百二十平方。雄才伟略的旷世明主居住。比如刘彻、刘秀、李世民、赵匡胤皆是上等房。
另外还有对围城有重大贡献,后期升为上等房的也有。比如:曹操、刘备、刘裕等出城主力队员,以及刘恒、刘询等内务大管。
第三档:中等房,也是单人间,面积约七十平方。功大于过,或是无过,功绩出色的皇帝。比如:司马炎、司马绍、高演、萧道成等人。
第四档:次等房,是2~4人间,面积也是七十平米。住这个房子的是较为平庸,或功过相抵的皇帝。比如:刘禅、孙亮、李隆基等人。
住这类房子是最多人的。有的只有两人居住,有的是住满四人。这些视情况而定,由宿管全权安排。
第五档:毛坯大床房,面积是五十平米。这是唯一的昏君房。住6~8人。
比如:刘宏、刘昱、高纬、石敬瑭等人。
...
转眼十八天后。
龙吟响彻,新皇到来。
就见天空上写:
宋朝第六任皇帝:宋神宗赵顼(公元1048年——1085年)
顼:u
简要哥:
赵顼,赵曙的长子。
赵顼即位之初,耳闻目睹积贫积弱的困境,欲干番大事业。因此召王安石赴京,推行变法,史称“熙宁变法”。
在变法的过程中,赵顼大力支持,以君权的力量,保证了一系列新法的推行。
公元1069年,王安石任参知政事,先后颁布实行新法。
但实行起来却是举步维艰,其主要原因就是动了官僚、地主、商人的蛋糕。
不仅这些人反对,皇宫三后也反对:太皇太后、皇太后和皇后。
同时由于新法本身也存在许多缺点,所以也遭到了一些正直的大臣的反对,苏辙、司马光都在反对之列。
一见反对的人这么多,赵顼也犹豫了起来,难道自已真的错了?
王安石:别啊陛下,您要坚信自已。
赵顼:不不不,朕现在是有点不信你。
王安石:天下事像煮汤,添一把火,接着又加一勺水,岂会有烧开的时候?
赵顼:就这样吧。
公元1076年,王安石身体抱恙,不久自已儿子又病逝。身心俱疲的王安石辞职不干了。
直到1086年去世,王安石再也没有回朝。
赵顼心中是痛的,他怎么不知新法利国利民。但实施起来难如登天,一旦过火,自已的皇位可能都不保。
赵顼一边安抚守旧派的大臣,一边坚持改革,以平衡新派、旧派的力量。
公元1081年,听闻西夏皇室内乱,赵顼以为有机可乘,出兵去打,因粮草不济,无功而返。
次年,西夏发30万大军围攻永乐城,宋败。
宋军的两次战败,赵顼希望攻夏雪耻、节省岁赐的计划彻底破产。
公元1085年,赵顼忧郁而逝,终年三十八岁。
说着说着,赵顼已经泪流满面。
噗通一声跪了下来。
“太难了!进也不是,退也不是。我...太难了!!”
赵曙轻叹口气,扶起了赵顼。
“儿啊,起来吧。为父知道你尽力了。”
秦始皇看向赵匡胤:“你自已决定吧。”
赵匡胤:“次等房吧。”
秦始皇点头,没多说什么。只是觉得宋有些憋屈,总感觉宋朝的皇帝缺少一股子男儿郎的血气!
...
第322章 盘龙烛影斧
十五天后。
龙吟响彻,新皇到来。
就见天空上写:
宋朝第七任皇帝:宋哲宗赵煦(公元1077年——1100年)
是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。
赵顼都懵了:“儿啊!你怎么这么早就嗝屁啦!”
赵煦:“爹啊!我也不想这么早就嗝屁啊!”
旁白哥:
赵煦,赵顼的第六子。
老爹死的时候,赵煦才十岁。
然后就不出意外的,被自已的奶奶,太皇太后高滔滔临朝听政,也就是赵曙的正牌妻。
高滔滔是守旧派,所以她掌权之后的第一件事,便是恢复旧法。
另外,高滔滔对待赵煦的生母朱氏非常严苛,这叫什么,叫婆媳关系。
于是导致,赵煦对高滔滔这个奶奶心有怨言,年少老成的赵煦看在眼里,沉默于心。
心中知晓,自已斗不赢太皇太后的势力。那就只有一个办法,把她耗死,看谁活得长。
公元1093年,终于等到了赵煦日日夜夜盼的这一天,高滔滔病逝了。